2010.01.02
午餐過後 , 全家走出戶外來 "吳園藝文中心" 曬曬太陽
吳園沿革
吳園之創建與興衰
台南枋橋頭的吳家,自吳春貴承販台鹽致富,而後其子吳尚新繼承家業
於徙建洲南場後,承銷食鹽業務大為發展,家境日隆。道光初,
吳尚新乃將其宅第北邊原屬荷治時期荷蘭通事何斌的庭園舊址加以收購,
沿著地勢高低建構庭園,並聘名匠仿照漳州城外飛來峰的形勢,
佈置假山、池台水閣、奇花異木,極盡美觀,名為「吳園」,
俗稱「樓仔內」,與板橋「林家花園」、新竹「北郭園」、
霧峰「萊園」等號稱台灣四大名園。
因當時吳家的財富為府城之冠,庭園的美輪美奐,亦堪稱甲於全台
所以台南有句俚諺說:「有樓仔內有的富,也無樓仔內的厝
有樓仔內有的厝,也無樓仔內的富」;連雅堂於<台南古蹟志>
亦言:「枋橋吳氏,為府治巨室,園亭之勝甲全台,而飛來峰尤最。」
可知吳家當時的財富與宅第庭園構築的精雅一般。
創建至今達170餘年的吳園,如今侷促台南市區一隅
僅餘「仿飛來」假山、水池、池畔閩南平房一排九間
捲棚歇山頂四角涼亭與六腳攢間涼亭各一座、石砌廊道和一畔庭園。
雖大部分建築房舍外觀大異從前,但假山、水池和四角涼亭(作勵軒)
尚維持一定型制,就整體而言,尚保有部份的傳統園林風格。
台南公會堂
日治初期,台南地方缺乏集會設宴的寬廣場所
日人每有集會設宴皆向吳繼顯(吳尚新之孫)洽借吳家
或商借位於幸町一丁目(昔日之龍王廟街)的「兩廣會館」
作為開會設宴之所。鑑於吳園庭院景色優雅
地方官民遂於明治41年(1908)集資成立民間組織「社團法人台南公館」
並選定此地為籌建現代化公共聚會場所知地點。吳氏子孫受迫於政治壓力
終變賣吳園土地一甲(三千多坪)予該社團法人闢建「台南公館」。
建館工程於明治43年9月正式展開,44年(1911)2月初落成啟用
台灣最早創建的一座具公共集會功能之現代建築物自此誕生。
這裡有很多新人來這拍婚紗
但是吳園的諧音是"無緣".....
看來還是不要來這拍比較好啊!
巷口裡的舊屋改建新面貌, 感覺很不錯
畢竟家門前就是吳園藝文中心 , 要我是屋主我也甘願花錢改建啊!
以下大家慢慢欣賞全景吧!
從這門口可以直接到遠百逛街
戶外圓形劇場
吳園腹地廣大,庭園雅緻且綠意盎然,廣大的草皮、
半圓形階梯式露天舞台,提供各式藝術團體嶄新的戶外表演空間
並於夜間開放民眾免費欣賞。
柳屋
柳屋料理約建於日治昭和九年,為台南市少數僅存的日治時期食堂之一
市府以保存原設計與堅固建築為原則,將其主體外觀依原貌修復
木造的魚鱗板外牆面與室內低矮的房間,日本風味十足,雅緻而簡單
目前柳屋內部左側規劃為旅遊諮詢中心,展示府城古蹟的新舊照片
以及日夜不同風采的王城風貌,今昔與日夜的比對
趣味十足卻耐人尋味,屋內右方則為府城十大伴手禮展售中心
喜歡美食的朋友可於此一次享受府城最受歡迎的伴手禮,自用送禮二相宜!
以上資料來源取自於 吳園藝文中心
來看看可愛的妹妹
妹妹說:嗨
吳園很適合一家大小出來曬太陽的地方
可以把小孩跟爸比丟在這裡
一群女人可以去百貨公司逛街
噓 ~ 小聲點 ..... 不要讓爸比聽到喔!
不過艾小姐今天沒有帶家中的爸比跟Andy哥哥出門啦!
因為爸比在努力賺錢 , Andy哥哥在努力用功唸書
等Andy哥哥上大學 , 我就出頭天啦!